为进一步贴近市场主体,给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中把型号核准购买服务的权限下放到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此次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工作程序的通知》,要求提质增效,承接型号核准测试任务的相关省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确认报告的时间(含下达测试任务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
标准高、时间紧,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将从哪些方面着手部署,以确保区域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工作稳步推进?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福建5个省市分别结合所在区域的产业特点精准施策,提出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提高审核效率 加强质量管控
北京抓好四要素严把质量关、销售关。一是抓全生命周期管理。从企业申请型号核准的检测和初审工作,到取得型号核准证后的双随机抽查;从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备案,到打击违法行为监督检查等,形成覆盖进口、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的闭环管理模式。二是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检测质量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完成型号核准工作。三是抓关键平台销售管理。督促大的销售平台加强对电商的监督检查。如,京东公司对其平台上9400多个商家117万件在售无线电设备是否取得型号核准证进行了自查,达到很好效果。四是抓基层规范引导企业。要求基层经信部门把处罚手段与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规范生产、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
上海从严规范审核提升服务质量。制定了《上海区域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报告技术审核方案》,加强审核业务培训,在要求时限内完成“检测机构确认”及“检测报告核查”的确认工作。深入调研,掌握项目执行进度和型号核准申请人、申请设备类型的真实状况,着力提高项目执行、资金预算执行的效率。定期开展对承检机构技术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明确年度型号核准绩效目标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广东加强多方协作,精简承办环节提高审核效率。派专人跟进项目执行,强化每日统计报告情况、每周统计项目执行进度、每季度考核资金执行率的通报机制。坚持问需于企,设立评价电子问卷、监督电话、服务座谈会等反馈渠道,持续收集服务需求、效能、态度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确保问题闭环处理落实到位。细化检查机构执行的数据统计,分析广东区域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产业数据,为国家下一年度型号核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及时跟进各检测机构项目完成进度、反馈测试报告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督促其改正;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质量体系及资金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的有效管理和资金使用安全。
福建结合各自区域相关产业的需求,提出夯实基础,推进型号核准工作规范高效开展的举措。一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增强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监管能力,加强与申请企业、检测机构及受理中心的沟通协调,及时反馈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大政策宣贯力度,通过媒体、行业协会等渠道宣传型号核准工作的具体要求、管理程序及法律法规等,让区域内的企业了解型号核准制度的新变化,做好样品的准备和提交工作。三是督促检测机构根据《通知》要求,及时优化型号核准测试样品的提交、调试和测试流程,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带动管理升级 推动创新发展
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承接型号核准工作,有助于地方无线电产业的发展,也为管理机构履行事中事后监管等法定职责增加工作手段。部分省市率先行动,以型号核准工作为抓手,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提升地方无线电管理能力。
北京通过服务前移,满足企业对就近、便捷、高效的型号核准测试服务需求,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生产、销售未经型号核准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等违法违规行为;培育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市场,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为无线电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推动“链”上延伸、规范“线”上治理,实现无线电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以型号核准测试服务为牵引,通过积极承接境外设备测试任务等方式,促进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网联汽车等领域的企业发展。统筹抓好型号核准测试、销售备案、网络巡检等工作,探索推进型号核准测试与“线上+线下”巡检融合并进,形成“测试服务、巡检监管”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打造服务无线电发射设备产销研、贯通事前服务与事中事后监管的“上海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广东从型号核准“小切口”选题,对部分地区无线电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挖掘无线电技术引领各产业各领域的发展亮点,研判存在短板与解决方案,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向不同群体不定期推送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信息,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政策解读等方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参与区域协作,通过与其他区域的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共同推进型号核准测试工作的优化。畅通与承检机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