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代表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者传好第35棒,展现‘空中电波卫士’的风采。”2月2日上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退休的二级巡视员陈季华怀着激动的心情,高举着火炬,迈着矫健的步伐,奔跑在冬奥会圣火传递的专用赛道上。路旁不时传来人群的欢呼声,身后不远处是让他无比熟悉的移动监测车。他知道,车内是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的队员们,正默默守护着无线电安全,让所有的火炬手和引导员都能从无线耳麦中清晰地听到指挥中心传来的指令。这一刻,他感到分外安心、自豪和骄傲。曾经,他也是其中的一员。
即将准备火炬接力
从“保障”到“被保障”
2021年8月,陈季华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奋斗十多年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岗位。5个多月后,当他手举火炬奔跑在冬奥圣火传递专用道上时,他已由一名曾经在幕后默默奉献的无线电安全保障者,变成了被保障的对象,走到了台前。
赴冬奥组委沟通对接冬奥筹办相关工作
“圣火传递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只是冬奥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冰山一角’,整个冬奥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实际上已经持续了多年。”2015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就把冬奥会无线电保障工作提上日程,积极推进保障团队组织架构组建、赛事使用频率储备、频率管理装备建设、频率申请协调等各项工作。尽管已经积累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的成功经验,但保障冬季运动大型国际赛事对无线电管理机构来说还是首次。寒冷低温的天气、分散且开放的场馆赛道、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让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和无线电监测设备都面临巨大的考验。陈季华带着团队几乎跑遍了所有比赛场馆。从北京赛区“冰丝带”的建筑工地,到张家口赛区“玉如意”的山顶跳台,再到延庆赛区海拔2000多米积雪皑皑的海陀山,“电波卫士”们用脚丈量赛道,用肩膀扛起责任,全面摸清场馆无线电设备建设、周边电磁环境情况,提前谋划无线电监测点位,统筹调配人员力量和无线电监测装备。
2020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联合牵头,会同多家单位成立了冬奥会无线电管理协调小组,陈季华作为联络员负责具体协调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要求严、标准高、范围广、难度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立了部省联席会议机制,冬奥组委技术部专门成立了无线电管理处,部里也成立了无线电管理指挥中心。”谈起冬奥会无线电保障筹备工作,陈季华感慨万千。
提早介入、有序推进,为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赢得了充分的主动权,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冬奥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圆满完成了“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的保障任务,确保了12个冬奥会竞赛场馆483场比赛和训练赛顺利进行。
与无线电的不解情缘
碳纤维和复合材质打造的北京冬奥火炬其实并不重,但陈季华举在手中却觉得沉甸甸的。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他多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认可。
2008年,陈季华调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安全处,刚到岗就接到了北京奥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的任务。这是无线电管理机构首次保障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他第一次参与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自此,党的十九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等一系列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与挥洒的汗水。直至北京冬奥会前夕,他在无线电管理工作岗位上退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路走来,陈季华参与了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二五”、“十三五”以及“十四五”3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实施,见证了无线电管理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无线电管理机构为信息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科学研究等各行各业,特别是为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提供了大量频谱资源,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陈季华表示,“在保护重要无线电业务频率使用安全、打击‘黑广播’‘伪基站’等方面,无线电管理机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领导下的无线电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半部电台起家,自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深深的红色烙印。对一个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来说、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无线电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安全、关联各行各业,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季华表示,“尽管已经退休,但无线电管理仍将是我忠爱一生的朝阳事业。我将持续做好无线电安全的宣传、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维护电磁空间安全的意识,继续为无线电管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